报告摘要:
非对撞机前沿物理实验包括引力波,超轻波动型的暗物质探测等重要方向。当粒子质量极轻时,其康普顿波长将达到宏观实验室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干涉仪,谐振腔等量子器件可开展探测实验。最近有一些新的量子探测方案被提出,有望在低频段超轻暗物质(轴子)探测领域达到远超当前太阳轴子望远镜实验限制的结果,取得在超轻暗物质(轴子)探测领域的重要突破。而加速器领域的(超导)射频微波谐振腔技术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报告人认为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超轻暗物质和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精度覆盖理论模型预言的范围,进而对背后可能的基本物理规律有一定的突破性了解。报告人将介绍相关物理背景,技术路线,并对未来的理论实验工作和潜在合作进行探讨。
报告人简介:
舒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北京大学物理学本科,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2019年荣获全球华人物理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从事多年粒子物理和粒子宇宙学研究。回国后最近主要关注于超轻暗物质和引力波探测,有效场论方法等领域。最近利用毫秒脉冲星计时阵列数据第一次得出宇宙早期低能相变的限制,提出并利用黑洞视界望远镜(EHT)极化数据观测轴子,以及如何利用具有PT对称性的量子电路提升超轻暗物质的探测效率,超越量子极限。
岳骞